廣東首趟中亞回程班列抵達廣物中歐班列運營平臺白云大朗基地
發布時間:2020-09-18
來源:廣物控股
一聲長笛響徹天際,9月13日上午8時12分,中亞鐵海聯運回程班列75194次列車緩緩駛入廣物中歐班列運營平臺白云大朗基地。這是廣東首趟中亞回程班列,共運載了42個集裝箱鉀肥貨品,從“陸上絲綢之路”重要通道的烏茲別克斯坦出發,歷經10天、近7000公里的鐵路運輸,順利返程廣州。

? 但廣州并不是此行的終點,幾天后,42箱鉀肥貨物將搭上貨船,從“海上絲綢之路”起點廣州港出海,發往目的地印尼,完成陸、海“絲綢之路”的現代交匯,實現鐵海無縫聯運,此舉將成為廣物中歐班列運營平臺成立11個月來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。
中亞班列首返粵,鐵海聯運大接力
這批鉀肥貨物,要經歷數次如同接力賽般的運輸方式轉換——從起點丘庫爾塞啟程,在烏茲別克斯坦境內用其國內的寬軌火車板裝載集裝箱,越過國境線后,到中國邊境霍爾果斯則換成中國標準的火車板,沿著國內鐵路線一路直奔廣物中歐班列運營平臺白云大朗基地,稍作停留后由轉關車輛進行短途公路運輸,抵達滘心碼頭保稅倉后,通過“穿梭巴士”內河運輸至廣州港南沙港區,再裝上遠洋輪,最終被送到印尼買主的手上。
為了實現此趟旅程的無縫對接,廣物中歐班列運營平臺協同廣州港集團、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、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及廣州分公司、廣州海關、廣物物流及相關物流企業、貨主等多方聯動,全力配合,最終順利完成了這一特殊旅程。
“鋼鐵駝隊”挑大梁,實現開行“四增長”
中歐班列往來于中國與歐洲,中亞班列則聯接中國與哈薩克斯坦、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各國,作為集裝箱國際鐵路聯運班列承擔物流通道和“中國制造”走出去之渠道的角色,被譽為“鋼鐵駝隊”。
廣物中歐班列作為廣州市接入歐洲和中西亞各國的“貿易捷徑”,填補了航空和航運樞紐之外的空白。2019年7月,廣東省貫徹落實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》實施意見提出,加大廣東“中歐班列”政策扶持力度。10月,廣物中歐班列運營平臺正式成立,并于2020年1月實現了從委托運營到自主運營的重大突破。廣物控股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方啟超多次提出要按照廣東省委、省政府的要求,加快推進廣物中歐、中亞班列高質量發展,加快實現“運、貿、倉”一體化運營。廣物控股集團黨委副書記、總經理梁慶彥親自率領平臺團隊,深入市場抓營銷促貨源組織,匯集各方資源,促進廣物中歐班列運營市場化、國際化、多樣化、標準化。
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,廣物中歐班列憑借鐵路運輸人與人、人與物接觸少,運輸時間穩定和清關便利等優勢,成為在國際客運航線停飛、公路受阻、水運停滯等情況下廣東外貿企業的重要出口渠道。今年2月,春節后首趟廣物中歐班列從白云大朗徐徐開出,標志著中歐班列恢復常態化開行,為外貿企業平穩運行注入一劑強心針。
廣物中歐班列運營平臺已經創造了多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“第一次”:1月13日,首列自主運營中歐班列順利啟程;5月19日,首列中歐班列的回程班列抵達大朗倉;6月6日,首列中亞精品班列開行;6月20日,首列國際郵包-跨境電商班列開行……
截至9月6日,2020年廣物中歐班列已開行63列,同比增長75%;發運5866個標準集裝箱,同比增長79%;發運貨重為2.96萬噸,同比增長91%;貨值達2.89億美元,同比增長11.3%,增長幅度超過了全國中歐班列的平均增幅。
智慧物流園賦能,助推一體化運營
在當前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、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,加快暢通物流大通道已經成為重要發力點。下一步,廣物中歐班列運營平臺將加強中歐班列運營、產業園運營、海外倉儲、商品貿易和供應鏈金融的一體化運營管理,發揮“造血”功能;打造大朗廣東廣物國際鐵路智慧物流產業經濟園區,使其成為暢通多元貿易國際化的綜合型智慧鐵路經濟產業園,以中歐班列高質量運營助推廣物控股集團商貿與物流主業轉型升級,助力廣東省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。